1968年4月21日,陈毅和张茜在中南海的寓所接待了一位阔别10多年的老熟人。 此人姓唐,在上海工作,这些天正在北京参加国防科委召开的一个会议。 当天上午,老唐来到了陈毅的家里。陈毅先...
1968年4月21日,陈毅和张茜在中南海的寓所接待了一位阔别10多年的老熟人。
此人姓唐,在上海工作,这些天正在北京参加国防科委召开的一个会议。
当天上午,老唐来到了陈毅的家里。陈毅先是一愣,随后高兴地迎了上去。他紧紧地握住老唐的手,连声说:“老同志啊,你还来看看我啊,感谢你呦!”
当时,正值那个特殊年代,陈毅家里没有公务员,也没有炊事员。陈毅连忙招呼正在洗衣服的张茜:“老同志来了!”
接着,陈毅亲自为老唐倒茶、递烟,张茜则是下厨做了三菜一汤。吃饭时,陈毅让老唐坐在他和张茜之间,不断地给他夹菜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位能够来中南海陈毅副总理家做客,并受到如此热情招待的客人是谁呢?
是20多年前新四军陈军长手下的师长、团长吧?亦或是10多年前上海市陈市长领导下的部长、局长吧?
展开剩余81%其实,都不是。老唐是1940年参加新四军的一位老战士。
抗战时期,老唐是新四军军部的炊事班班长。解放后,老唐在上海市委当生活管理员。
算起来,他是在陈毅身边工作了12年的普通工作人员。
中南海里,陈毅一家人热情招待老唐,使他深受感动。由于“反二月逆流”的缘故,老唐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来的!
这种情形下,老唐始终珍藏着陈毅送给他的亲笔题词,以及张茜拍摄的陈毅与三个儿子在一起的合影。
老唐是个亲切的称呼。而他的名字叫“唐士祥”。
当时,唐士祥在上海的一家军工厂当党委委员、监委副书记。在陈毅身边工作那么多年的光荣经历,非但没有使他升官,反而让他挨整。
但唐士祥从不感到后悔,因为陈毅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,给予他永生难忘的教益!
在唐士祥的印象里,陈毅在生活上要求非常简单,是最好“伺候”的首长。
1942年,唐士祥被调到新四军军部工作之前,他以为军首长们的生活一定很好。
当他到军部当炊事班班长以后,才知道军长、参谋长的生活非常俭朴。
平时开饭只有一两个菜,基本上吃素。买一斤肉要吃两顿,每顿七八个人吃饭,只有一点肉味。
早上吃菜饼子,里面放了一点油渣,陈毅就连声称赞:“好吃,好吃!”
在山东打仗时,陈司令员作为几十万大军的统帅,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两角钱。
那几年作战频繁,有时连菜都买不到,陈司令员有啥吃啥,从来不向炊事班提什么要求。
陈老总有一件黄色线呢中山装,从抗日战争穿到解放战争,从山东战场穿到繁华的上海。由于时间太长,磨破了几个洞。
唐士祥就想:这件衣服穿了几十年了,这回总该换件新的了。
可是,陈老总却说:“请你把这件衣服拿到淮海路去织补一下,还可以穿。”
陈老总严格要求自己,同时,他也不许身边人搞特殊。
1951年初,张茜的父亲从武汉到上海看望女儿、女婿,在陈毅家里住了一阵子。
那时候是供给制,干部的生活费由公家负担。陈毅考虑老丈人在上海住长了不大好,便动员老丈人早点回去。
老人家开始是不太理解的。
陈毅说:
“我们是共产党,职位越高,越要以身作则,严格要求自己。”
陈毅的话,说服了老丈人。
唐士祥说,以陈老总的声望、地位,他要是想给老丈人安排个工作,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,可是他从来不这样做。
1952年的一天,陈毅找到唐士祥谈心,说:“我整天作报告讲要增产节约,精兵简政,就应当首先从我做起。”
经过研究讨论,陈毅决定精减了厨师,由生活管理员唐士祥和照顾孩子的媬姆兼管做饭。
这样,唐士祥他们虽说增加了工作负担,但由于懂得这样做的意义,大家都积极肯干。
在陈毅身边工作,唐士祥等人会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。
1950年夏,有位警卫员生病住院了,陈毅亲自去医院探望,叮嘱其要“好好养病,不要着急”,还送去了三十颗鸡蛋。
1951年,唐士祥忽然发高烧,陈毅很关心。那段日子,陈毅每晚开完会回家,总是先去唐士祥的屋子里看望,问候病情,然后才回自己屋子。
之后,唐士祥住院了,陈毅又派人到医院看望,还送来了20颗鸡蛋和一斤白糖。
有人会说,一个市长送部下鸡蛋、白糖算什么,这也值得一提?
当时是供给制,包括高级干部在内,每人每月只有几块钱的零花钱。陈毅送给病号的这份礼物,就意味着他一个月的零花钱和保健费基本上报销了。
陈毅出了门,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也是非常好的。
下雨天出门,陈毅就叮嘱司机:“车开慢点,不要把水溅到行人身上。”
解放初期,上海的国民党特务还很猖狂,陈毅不顾危险,戴着大口罩就四处转,去了解情况。
旧上海的肇嘉滨路,是一条出了名的臭水沟。陈毅当上市长后,就来这一带视察。
看过后,他深沉地说:“不能让我们的工人住这么脏的地方。”
过了不久,问题就解决了。如今,不论是外地人还是上海本地人,都喜欢那条美丽的肇嘉滨路。
陈毅在上海做的一切,人民都看在眼里。
难怪“四人帮”在上海“批陈”批不倒,越批越香!
发布于:天津市